六安市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中共六安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胡浩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年8月23日
摘要:自去年7月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召开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部署,将实施“千万工程”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皖西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奋力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市在2023年度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均位居全省第一,金寨县获评全省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县(全省十个)。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自去年7月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召开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部署,将实施“千万工程”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皖西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奋力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市在2023年度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均位居全省第一,金寨县获评全省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县(全省十个)。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实施“千万工程”进展情况。
一、工作目标
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部署加快建设具有皖西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实施“千万工程”5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一是积极创建精品示范村。鼓励有基础、有积极性的村积极争创精品示范村,在全省竞争性立项中争取更多的份额。每年全市力争创建20个左右,到2027年总数力争突破100个。
二是分类提升省级中心村。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努力实现“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目标。对前期已经建成但标准不高的省级中心村进行升级改造,每年安排70个以上;继续扩大省级中心村建设规模,每年新增60个以上,到2027年省级中心村总数达到1300个以上。
三是带动全域整治提升。在抓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的基础上,统筹开展清洁自然村建设,深入推进“三大革命”,扎实开展“两整一改”活动,实现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产生活用具摆放有序,努力实现全域整体提升。
四是培育一批市级示范乡镇。结合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文明乡镇等建设,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乡村能人多、生态环境优、文化品牌亮、社会治理好的示范乡镇。到2027年,评定20个以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乡镇。
五是努力争创省级示范县区。对照省级示范县区创建标准,努力建设一批省级精品村数量在全省靠前,和美乡村建设模式、工作措施特色鲜明、经验典型,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五大振兴”方面成效突出的省级示范县区。到2027年,争创2个以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级示范县区。
二、工作做法及进展
一是全域谋划分步有序推进。根据市委关于突出“村庄美、产业特、市场主体强”三个标准,逐步将精品示范村建成集体经济强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要求,对全市现有1790个行政村进行摸排,结合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经济水平等状况,计划5年创建100个精品示范村并适当留有选择余地,初步筛选120个村作为全市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申报创建对象,围绕旅游线路、国省交通干线和特色产业集聚区进行布点,力求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形成大别山旅游风景带、江淮果岭产业带、六安茶旅融合环线、近郊农旅休闲环线、淠淮田园风光环线的“2带3环”整体创建布局。组织各县区对全部120个精品示范村创建备选村“建档立卡”,“一次谋划,分步实施,不断补短板,逐步往前推”,要求在库的后备村都要对照精品示范村建设标准,提前谋划实施一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年滚动安排申报,确保到申报年度基本具备建成条件。
二是全程指导合力推进建设。成立高规格的“千万工程”推进小组,高位推进、靠前指挥、现场调度,确保各地高质量推进创建工作。积极引进浙江、合肥、黄山等地和有关院校的专业团队来我市实地指导申报方案编制、项目谋划,指导精品示范村申报创建工作。组织开展“沉浸式跟学”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每期选派100名左右乡镇党政正职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采取沉浸感知、观摩现场、交流研讨等形式,在浙江乡村跟学1个月时间。各县区也将选派镇村干部赴浙江跟学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对照《精品示范村建设标准(试行)》,梳理出45项任务台账、24项定量指标清单和分村年度重点项目清单,建立了“一台账、两清单”和“月调度、季通报”的调度推进工作机制,确保精品示范村如期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三是对标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目前全市已有42个村(片区)列入全省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总量居全省第三,其中金寨县、霍山县各8个,金安区7个,舒城县6个,叶集区5个,霍邱县、裕安区各4个。各地对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标准,以年度重点项目为抓手,精心组织实施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截止7月底,2023年度21个精品示范村共谋划项目509个,2023年已实施215个,2024年计划实施项目368个【含续建项目139个】,已开工367个,开工率99.73%,建设进度74.85%。2024年度21个精品示范村共谋划项目428个,其中2024年计划实施项目307个,已开工215个,开工率70.03%,建设进度43.72%。
四是持续推进省级中心村建设。全面落实“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部署,推进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968个;目前在建省级中心村97个已基本建成,三季度具备验收条件;今年新增省级中心村建设指标94个,总量和年度建设数量均居全省第1。
五是统筹推进全域整治提升。以精品示范村创建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截至7月底,全市改厕竣工22415户,完成年度计划任务(37008户)的60.57%;收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35.07万吨,全部无害化焚烧处理;完成5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4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分别占年度任务的62.64%和77.36%。各地以“五清一改”内容为基础,全力拓展清理整治范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春季、夏秋季战役,村容村貌和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精心打造精品村实现点上有风韵。督促42个精品示范村11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以高质量的项目保障精品村成效。把乡村产业发展摆在精品示范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个村集中培育1-2个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坚持建设运营同步,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广泛参与、利益充分联接的和美乡村运营管理机制。指导县区在全市“2带3环”的布局上,沿着已申报成功的村沿线两头加密布点,谋实谋细重点建设项目,编好2025年度申报实施方案,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多角度挖掘村庄个性和特色,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二是沿线加密中心村实现线上有风光。加快完成2023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收尾工作,督促县区9月底前完成自验,10月完成市级初验,做好迎接省级验收准备。督促各县区加快推进2024年度中心村建设,围绕生活垃圾治理、供水保障、改厕治污、庭院环境整治提升、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发展、长效管护机制安排建设项目,确保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的90%。注重提升省级中心村建设品味,按照“整治为主、拆建为辅”的原则,不搞大拆大建,把“原貌整治、塑造特色”作为村庄建设的主导模式,按照“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突出乡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注重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
三是全域提升自然村实现面上有风景。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11月底前完成年度37008户改厕任务,推进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全覆盖。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服务质效,确保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按期完成年度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指导县区实施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和其他省级资金补助项目,切实发挥项目效益。对照《安徽省清洁村庄标准》,持续深化“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夏秋季战役,开展“千村清千塘”专项行动,将日常发动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健全完善长效持久的人居环境建设、管理、监督、管养运行机制,持续推动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实现全域干净、整洁、有序,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更广大农民群众分享和美乡村建设成果,持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