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多措并举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许正芳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4年7月30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力度,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决策程序。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2023年5月,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4年底实现全省全覆盖。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我市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法治化水平相关情况。
一、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力度,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决策程序。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2023年5月,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4年底实现全省全覆盖。
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2022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六安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4年)》,明确市、县、乡三级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任务。2023年2月,《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 电子游艺最新大全 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意见》要求明确界定乡镇(街道)权责范围,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决策,实现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2023年6月,我市专门部署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压茬推进,逐步建立全覆盖工作制度机制,保障乡镇(街道)重大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推动基层政府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服务全市法治政府建设。
二、我市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主要举措和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决策部署,我市迅速启动,精心组织,高位推进,努力将全覆盖工作“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
一是迅速启动,有序推进。2023年6月,我市出台《中共六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推进全覆盖工作,在7个县区选择1/3的乡镇(街道)开展试点工作,首批确定了65个试点乡镇(街道)。边试点、边推进,截至2023年底,112个乡镇(街道)作为“先行军”,在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机制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为全面铺开积累经验。
二是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市指导意见印发后,市司法局去年8月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全覆盖工作;9月举办全市首届合法性审查业务培训班,部分试点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各县区相继出台推进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开展合法性审查业务培训。12月26日,我市召开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推进会,总结试点经验,组织现场观摩,部署全面推开工作,邀请省司法厅合法性审查处负责人到会指导。今年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明确机构,整合力量。依托乡镇(街道)现有机构,明确合法性审查机构,截至今年6月,全市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合法性审查机构,合法性审查机构以设在党政办为主,形成了以党政办牵头,司法所为依托,整合力量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的模式。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契合实际的队伍建设模式,目前基本形成党政办+司法所+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干部“3+N”的日常审查队伍。据初步统计,全市已整合专兼职审查力量633人(其中司法所人员169人)。
四是健全机制,规范流程。各地相继建立制度机制,明确合法性审查送审、审查、审签、意见反馈、卷宗归档等环节程序。明晰审查范围,将乡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规划、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等事项纳入审查范围。明确合法性审查机构组织审查力量围绕主体、程序、内容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对审查意见负责。保证必要的审查时间,不得以征求意见、参加会议等代替合法性审查。
五是凝聚合力,推动落实。市司法局编发《合法性审查工作手册》《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引》,为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提供“按图索骥”指引,组织跟班学习等。各县区也结合实际采取举措推动全覆盖工作,如霍山县把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法治政府建设重点督察内容,同时纳入县主题教育重要推进工作内容。金寨县成立了乡镇综合执法案件法制审核指导中心,从县直单位抽调3人脱岗到司法局驻点办公,专门为乡镇执法案件办理提供法律服务和业务指导。各县区相继开展培训,加强工作指导。
在各县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各地扎实推进职责清晰、审查严格、程序规范、权责一致的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机制建设,在服务和保障基层依法决策方面的作用正在发挥,工作成效逐步彰显。
一是推动了基层依法决策。合法性审查促进基层政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履职原则得到强化。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得到提升。更加注重决策程序的完备性,追求程序公正。今年以来,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机构合法性审查办件500余件,提出审查意见近千条。二是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合法性审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认真负责、客观审慎的原则,从权限、程序、内容三个方面严格审查送审事项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防止出现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情形。三是提升了依法治理水平。合法性审查倒逼基层政府从政策制定、合同签订的源头抓起,依法依规做好拟决策事项论证,考虑政策成本和效率对等,一些违法内容在决策前合法性审查环节得到过滤和纠正,防止出现过度、违规、越权承诺等,有效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基层依法治理构筑起一道防线。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在肯定工作成效的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短板,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刚刚起步,少数地方重视程度还不够,审查力量比较薄弱,审查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应审尽审”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推动规范化建设。印发《关于开展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自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采取乡镇街自评、县区复核的方式开展自查评估工作,客观总结评估工作成效,查摆不足,对标提升。制定《六安市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进一步推动各级健全完善审查制度机制,促进合法性审查意见落实,推动基层合法性审查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二是进一步推动审查队伍建设。聚焦合法性审查人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推动各地整合力量,配强审查工作人员,确保与审查工作任务相适应。加大合法性审查业务培训力度,常态化组织跟班学习、岗位练兵、专题讲座等,鼓励支持合法性审查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编印合法性审查工作手册、分类指引,强化业务指导。组织开展合法性审查优秀典型案例征集评选,进一步提升审查人员业务能力。
三是进一步推动审查工作提质增效。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协作机制,比如,由协作区域内相邻乡镇(街道)具备法学教育背景的人员集中办理疑难、复杂的审查事项。推进“开门审查”,注重借助“外脑”资源协助开展审查,多渠道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快科技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和整合,提高审查实效。
以上是对我市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的简要介绍,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提问1: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范围主要有哪些?
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指导意见》《安徽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安徽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省委依法治省办《关于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定,审查范围主要包括乡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协议、规划、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等事项。乡镇(街道)要按照规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细化审查范围。凡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等均要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确保实现“应审尽审”。
提问2:刚才提到要保证必要的审查时间,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时限有何规定?
答:《安徽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送请合法性审查,应当保证必要的审查时间,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安徽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合法性审查时间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行政合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等事项,未明确具体审查时限,合法性审查时,应当保证必要的审查时间,防止审查时间过短导致审查工作人员难以深入研究,审查流于形式的问题,保障审查质量。